作文网

导航
作文网

语文文学常识:语文文化知识大全_3000字(2)

网络资源 2019-10-20 23:00:56

      在西北有的地方亦有用羊肉的,陕西有的地区还喜用八种蔬菜做成臊子,浇在面条上食用,谓之“腊八面”。潼关一带则放辣椒油,以驱寒气,并取“辣”“腊”谐音,当地称喝“腊八汤面”。东北哈尔滨等地,还有,“腊八蒜”的。北京一带则还有将腊八粥冻好后逐日取食的习俗。北京儿歌中唱道:“老婆老婆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。腊八粥,喝几天,哩哩啦啦二十三……。”

  时至今日北京、东北、胶东、皖中等地,以及江浙沿海,西北的一些地区,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。

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色香味形俱佳的腊八粥,实际上已成为有趣的节令小吃了。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,俗称“小年”。这一天,旧时民间有“祭灶神”的习俗。腊月二十四日,掸尘扫房子。每临春节,家家户户都要清选家具,拆洗被褥。除夕之夜,人们通宵不寐,这就是守岁。春节吃饺子,在喜庆团圆和吉利的意思。我国北方人民,习惯于包饺子吃。饺子,古时称馄饨、角子、银元宝。年画是我国民间绘画艺术中,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。年画中,要以门画起源最早。宋代,出现了木版年画。传统的年画,多为木刻水印,线条单纯,色彩鲜明,画面热闹,题材多以五谷丰登、春牛、婴儿、风景、花鸟等主要内容。题材有山水花鸟、戏曲人物、民间传说。春联,又名对联、门对,古时有桃符、门贴之称。春随着的字数一般在三字以上,多到五百多字。上下两联字数必须相等,意义相近、相关或相反。一般来说,创作春联有四方面的要求:一审字数要相等,二是结构要相同,三是词性要相当,四是平仄要相协。

  端午节

  农历五月初五日,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。每月都有初五、十五、二十五三个带五的日子。初五是开头的一个五,故叫端五。午,属十二支,农历十一月为子月。五月恰逢午字,故五月有午月之称。五、午同间,五、五相重,所以端午节又名“重午节”或“重五节”。各地习俗不同,端午还有午日节、地腊节、天中节等名称,它的由来说法有,纪念屈原。传说”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汩罗而死,楚人哀之,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祭之。第二,图腾说。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族--一个龙图腾团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。第三,夏至说。认为,端午节起夏、商、周时期的夏至节。其依据是: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吃粽子、赛龙舟。端午节习俗有吃粽子、赛龙船、饮雄黄酒、悬艾和菖蒲、除尘避邪、系长命锁。粽子,古代谓之为角黍。角黍最早是出现在我国的北方,主要用来祭祀祖先。把南方的筒粽与北方角黍统称为粽。民间粽子的形状有角粽、锥粽、菱粽、筒粽、秤锤粽、九子粽等。著名粽子有北京粽子:形状为三角形或斜四角形。多数用大黄米和红枣、豆沙为馅,少数也有采用果脯的。苏州粽子:形状长而细,四角形。有鲜肉、枣泥、豆沙、猪油夹沙等品种。嘉兴粽子:矮壮长方,像个枕头。嘉兴粽子有火腿粽子、豆沙粽子、八宝粽子、鸡肉粽子。宁波粽子:浙江宁婆粽子为四角形。有红枣粽子、赤豆粽子、碱水粽子等。代表品种是碱水粽子。广东粽子:为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,状如锥形。寒龙船始于长江下游的吴越、楚等地。龙舟比赛的方式常用的有两种:一种是上下长江。龙舟沿江河前进,顺流或逆流比赛。另一种叫南北分江。比赛的龙舟要往返于江河两岸,直到分出胜负为止。

  乞巧节

  民间将农历七月七日称为乞巧节。乞巧节有地方流行少女用七根线和七枚绣花针在月下穿针、绣花的习俗。在广州,每逢七夕,人们都会陈列瓜果及各色香花、化妆品,在月下拜祭织女。七夕乞巧,除穿针乞巧外,还有做乞巧果的习俗。乞巧果分花瓜和巧果。花瓜是雕刻各种花纹、花样的瓜果。巧果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。

  清明节

  清明是我国一个传统的节日。我国的清明节在每年四月五日前后。从节气来说,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在黄道上不同视位而置定的。二十四节气中,俗演为节日的只有清明。清明佳节,人们有禁火寒食,上坟扫墓、踏青春游、放风筝等习俗。扫墓就是墓前祭祀祖先。踏青古代叫探春、寻春。风筝最早是用来传递信息,唐代风筝成为达官贵人所喜欢的一种娱乐品。


中学生江南娱乐官方登录 、写作素材、优秀作文以及有奖活动

尽在“作文网”微信公众号


1571583621941973.jpg


首页 导航
Baidu
map